趣味与知识兼顾的探索之路 ——吴家堡街道社工站健康养生小组经验总结

发布者: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707                   发布时间: 2024-11-01

最新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较弱,自我保健能力欠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渐提升。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吴家堡街道社工站”)针对农村社区的老年人开展了 “幸福晚年,健康相伴” 的健康养生小组,旨在帮助老年人学习养生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拓展社交网络,过上更加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本次小组活动共六节,围绕健康养生这一核心主题,开展了包括慢性病预防、秋季养生知识、习惯养成、手工制作、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在活动设计之初,考虑了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身体机能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等诸多关键因素,将游戏与知识融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递知识,以实现社工与老年人之间的双向互动。结合本次小组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次小组的活动设计和内容呈现进行经验总结与反思:

1.以游戏为媒介,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

坚持“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媒介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略显严肃刻板,而游戏环节让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游戏的存在使得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社工或其他专业人员的单向输出,而是双方之间的互动。老年人之所以愿意在游戏中获取知识,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老年人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向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会针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第五节小组活动“好习惯与坏习惯”环节中,虽然社工也用到了PPT课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年人自己举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举牌后意见相左的老年人之间会出现争辩和讨论。此时,老年人自身的经验和观点就能够在小组内部流动,从而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和常识性。所以说,游戏所带来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趣味性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知识传递营造了一个更加平等且富有成效的良好氛围。

老人们举牌答题

2.把控游戏难度,探寻参与热情的平衡点

在为老年人设计活动时,往往会习惯性地降低游戏难度,来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衰退,希望他们能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轻松与愉悦,而不是因难度过高而产生挫败感。然而,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虑适应性,将游戏难度降得过低,就会使得游戏趣味性和挑战性大打折扣,起不到活跃氛围的效果。反之,适当的增加难度,可以激发老人们参与挑战的内驱力。通过对比六次热场活动,社工发现考验大脑反应的游戏效果最好,例如“指东看西”“反应拍拍拍”“手口不一”。这些游戏的特点就是老年人不会轻而易举的完成游戏,需要多次挑战。玩游戏时,老年人经常会说“再来一次”,具有有很高的参与热情。

“手口不一”游戏环节

3.合理选择内容,贴合实际需求

本次小组作为一个养生知识学习小组,必然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性的内容。游戏是我们传递知识的“外壳”,一定的趣味性可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而内里的知识性内容如何选择也需要斟酌。服务对象作为农村社区的老年人,他们学历水平可能有限,难以接受整合性、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即使游戏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如果知识性内容的专业壁垒过高,也会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们选择将抽象的知识性内容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与老年人分享养生知识。另外,不管是养生知识还是健康习惯,一定要保证它们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尽管很多行为习惯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成本较高,或者根本没有条件去实施,老人们的积极性会大大受挫。

老人们积极举手发言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工作更应凭借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去回应社会中不断变化的需求。以优势视角看待老年人,相信他们具有改变的潜力,重视老年人的自我实现。接下来,吴家堡街道社工站将持续关注老年人的问题与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工站:孙维梅


发文单位 : 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