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为本视角下儿童参与社区文化营造实践 ——以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S社区为例

发布者: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572                   发布时间: 2024-11-08

一、背景介绍

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S社区位于槐荫区经一路到经三路、纬六路到纬九路之间,属于槐荫区老城区范围,面积约0.17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居民2300户、6300人左右。社区内房屋类型包含10余个老旧开放式小区,高层住宅小区,周边成片老旧平房,以及S新区等回迁小区。S社区所隶属的五里沟街道,辖区内有国家级文物1处,省级文物7物处,市级文物4处,登记文物5处,历史文化氛围浓厚,传统老街区延续着老济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滋养了老济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社区文化营造越来越被视为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儿童作为社区中的重要成员,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发挥独特作用。基于S社区现状,为提升辖区儿童社区参与意识,打破社区治理壁垒,五里沟街道社工站以社区参与为抓手,通过资产为本的视角,持续开展儿童社区参与活动,探讨儿童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文化营造,促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总结相关案例经验。

二、问题分析

(一)微观层面——志愿服务意识薄弱

儿童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对社区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他们可能只将社区视为居住的地方,而不了解社区的功能、资源以及自己作为社区一员的角色和责任。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更多地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的小范围环境,难以理解社区这个相对复杂的社会单元。

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而社区事务往往相对单调、复杂,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社区的环境卫生维护、公共设施建设等事务,缺乏直观的趣味性,对儿童吸引力不足。

(二)中观层面——缺乏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在规划时未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目前S社区内缺乏适合儿童活动的安全空间,儿童游乐场所面临面积狭小、设施陈旧且缺乏维护等问题。缺乏针对儿童的文化设施,如没有展示儿童作品的空间或者没有儿童可以参与互动的文化体验区域,使得儿童难以在社区中找到与自身相关的文化印记。

在社区组织和开展的事务决策和活动儿童参与程度较低,在社区环境改造、文化活动策划等过程中,没有征求儿童的意见或为他们提供参与的途径。儿童感觉自己是社区的边缘群体,无法对社区事务产生影响,从而难以形成认同感。

(三)宏观层面——社区文化氛围淡薄

如何引导大多数居民实现从“观众”到“演员”、从“受众”到“主体”的转变,这是社区文化建设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文艺队员主要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中青年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参加社区文艺团体的热情不高。部分居民对社区文化传承缺乏重视,没有意识到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精神财富,不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也不鼓励家人尤其是儿童参与。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支持

在资产为本的视角下,强调关注社区内部已有的优势、资源和能力,而非仅仅着眼于社区的问题和不足。这一视角认为每个社区都蕴含着丰富的资产,包括人力资产(如居民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社会资产(如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组织)、自然资产(如社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物质资产(如社区的建筑、设施等)。对于儿童参与社区文化营造而言,这种视角促使我们去发现儿童自身所具备的资产,例如儿童的创造力、好奇心、活力以及他们独特的文化视角等,同时也重视社区内可用于支持儿童参与的各类资源。

资产为本的视角有助于推动社区文化营造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挖掘和整合社区内的资产,能够构建一个稳定且具有活力的社区文化营造体系。对于儿童参与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社区文化环境中成长,并且他们的参与也能够为社区文化的长期繁荣做出持续贡献。

    (二)服务目标

1.增强儿童社区认同感,促进代际融合,提升社区参与行动力,通过儿童参与社区,为社区成员之间的跨代互动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2.通过参与文化建设,提升儿童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将儿童的兴趣、才能和创造性视为社区的资产,为社区文化营造注入新鲜活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社区文化更具活力与吸引力。

(三)服务策略

通过以挖掘社区的“资产”为导向,使用“社区营造”的介入策略,找出社区“人、文、地、景”的优势,探索S社区文化发展路径。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动员儿童参与

资产为本社区服务模式中,有效提高儿童作为参与主体能力的关键在于让社区内的儿童知晓并主动参与其中。因此,在工作推行初始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微信群方式发布招募信息,社会工作者根据其年龄、所属社区等情况初步筛选出7—12岁的12名儿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工组织的相关活动。为确保儿童持续参与和整体服务成效,社会工作者以电访的方式联系家长,进一步了解报名儿童的时间安排以及参与意愿。

   (二)搭建参与平台

   社区参与平台的搭建对于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推动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社工站与S社区开展友好协商及交流,利用社区“搭把手会客厅”作为儿童社区参与平台,通过教育宣传、议事会议等形式提升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邀请当地志愿组织成员讲解当地文化故事,通过辖区老年人与青少年进行双向互动,促进代际融合;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儿童开展社区议事会议,为儿童搭建参与渠道和平台,探索当前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的不足之处,促进青少年社区参与意识。

(三)开展社区参与

   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工通过联动辖区多方力量,面向招募儿童开展系列活动。以文化探索活动和社区美化活动作两方面作为主题,开展“老城探秘”“情景剧展演”通过聆听老建筑历史了解商埠文化的前世今生,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开展手工文创活动,通过制作手工文创作品,增强组员的社区文化认同感,提升其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开展社区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提升青少年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以青少年带动家庭参与社区治理。参与项目的儿童不仅增强了对社区文化的认知,还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儿童们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区中得以复兴,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使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

五、总结评估

(一)文化传承和创新并行

社区儿童参与的各项活动,承载着社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通过儿童的学习得以延续。通过“老济南历史故事讲述”“老商埠历史讲述”使得参与者在这些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社区文化背后的故事,实现老幼共融,从而将文化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确保社区文化在代际间不断流。

通过“手工文创”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他们逐渐了解社区的独特之处,对社区文化产生深厚的感情,这种认同感会促使他们珍惜和传承社区文化,成为社区文化传承的积极推动者。同时,“情景剧演绎”的形式也在无形中作为的新文化活动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的内涵,更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

儿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的地理环境。这种对社区环境的熟悉感会让儿童产生一种亲近感,就像对自己家周围环境的熟悉一样,是归属感的基础。社区是传递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儿童在社区参与的活动中,接受社区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活动中亲身实践。当儿童的行为与社区价值观相契合时,他们会对社区产生认同,通过儿童的参与,社区内的代际交流更加频繁,居民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社区文化氛围得到了显著提升。

六、专业反思

    (一)社区资产的可选择性

社区资产不仅可以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居民,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例如本文中所提及的儿童群体也是一种潜在资产,将他们的潜能和价值发挥出来,让他们成为社区发展的可用资产之一,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这样也可以减轻基层政府的负担和压力,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二)儿童作为社区资产的优势

通过资产为本的视角,儿童的积极参与不仅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复兴,还实现了代际间的合作与创新。该案例表明,儿童作为社区的宝贵资源,能够通过文化营造活动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导性,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进一步探索和支持儿童的广泛参与,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活力与智慧。 

 

                  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 李媛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天桥区天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