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店街道社工站】社工案例学习成长领域之“书香村居·笔墨生辉”青少年书法 学习小组案例

发布者:天桥区桑梓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1898                   发布时间: 2022-05-17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济南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提升教育水平为抓手努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中,乡村青少年发展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板块一直被高度重视,部分农村青少年缺少精神文化生活,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平衡,部分农村青少年兴趣世界“荒漠化”。桑梓店街道位于黄河北侧,辖区内均为农村村居,部分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又长期在外务工,青少年在放假期间在家无人照看,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让青少年失去了宝贵的“充电”机会。因此,为填补青少年的假期空白,同时培养其更多的业余兴趣,在走访调研广泛征求家长和青少年意见的基础上,桑梓店街道社工站依托怀庄村综合文化中心的平台,为辖区内的青少年开展了“书香村居·笔墨生辉”青少年书法学习小组。  

二、预估分析:

(一)需求评估:社会工作者通过个人访谈方式对参加本次小组活动的六位青少年进行评估,期望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从中发现,部分服务对象的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又长期在外务工,使得服务对象假期无人照看,其次,服务对象对中国书法非常感兴趣。所以,社会工作者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活动、活动主题和内容及节目。

(二)社会工作者分析:本个青少年书法小组通过帮助服务对象学习新知识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开展新兴趣,促使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服务对象和小组的发展目标。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名称:“书香村居·笔墨生辉”青少年书法学习小组

(二)理念及理论:

1.理念: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强化而后天习得,强调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组员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范,纠正错误的行为,习得正确的行为。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和人与环境的交互决定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在小组中真实地表现出各种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的行为,他们也会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小组就提供给每个组员一个丰富的行为总汇,组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如此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的适应性行为。

2.理论:

(1)优势视角:着眼于个人的优势,帮助服务对象开发自己的潜能。

(2)经验学习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三)小组目的和目标:

1.目的:让服务对象获得假期“充电”的机会,开发对书法的兴趣,引导服务对象认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2.目标:

(1)使服务对象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写出一笔好字。        (2)培养服务对象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3)让服务对象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四)活动内容:

1.小组性质:学习小组。

2.服务对象:5-9名对书法感兴趣的青少年。

3.小组周期:2022年1月18日-1月27日每周二、四。

(五)招募及宣传手法:

1.入户走访:社会工作者一对一向服务对象宣传青少年书法小组的意义。

2.联系村委:请各村村委推荐条件符合的服务对象。

(六)活动预算经费:

物品名称

数量

小计

备注

书法练习纸

350张

22.8元

 

合计:22.8元

(七)评估方法:

 

小组内

小组外

自我报告

书法经验日记

活动前后书法写作的检测

自我成长与进步报告

小组后评估、问卷调查

他人反馈

课业检查表

书法老师的反映

小组成员书法水平的评估

出席率、访谈法等

(八)预计困难:

1.成员招募不够或招募人数太多;

2.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失;

3.服务对象情绪太高,无法控制,或情绪过低,气氛沉闷;

4.在小组进行时,服务对象之间可能出现矛盾;

5.还有可能出现次团体。

(九)解决方案:

首先,对于人数问题,太多我们可以筛选,太少我们会继续招募或积极入村宣传;其次,对于组员情绪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者来调控,如果情绪太低,就开展一些活动来活跃一下气氛;第三,服务对象之间出现矛盾,很大可能说明这个小组已经到了中期了,出现矛盾很正常,对于矛盾的解决,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活动让矛盾淡化,例如:准备一个比赛,分成两组,让有矛盾的2个组员分到一组,让他们再同其他人的较量中形成一个团体来对抗另一个与他们敌对的团体,这样他们的矛盾就慢慢淡化了,因为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最后,次团体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主动去打破这个次团体,将他们分开或再加入其他成员。

四、小组结构与实施过程:

小组活动共分为八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次活动基本上可分为复习巩固、讲授新课、分享交流等。

阶段

活动

内容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第一次小组活动,用心相聚,初次见面

通过彼此之间自我介绍和破冰游戏,使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以及丰富服务对象的生活,增强他们对此活动的兴趣。

第二阶段学习阶段

第三、四、五次小组活动,练习书法,复习巩固

首先,老师讲授书法相关的知识,坐姿及执笔运笔姿势和基本技术训练。学习期间,书法老师由浅入深地从基本笔画练习至看笔迹,悟其道的进程向服务对象进行教授。最后,服务对象对上节课堂内容进行复习。

第三阶段结束阶段

第六次小组活动,收获成长,共同总结

服务对象写一副自己的作品,作品展示了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练习的成果。老师和服务对象对每副作品进行评估和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

社会工作者邀请服务对象分享参与小组的收获与感受,他们表现依依不舍的心情,社会工作者表扬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收获并展望今后的旅程。

 

 

五、案例评估 :

(一)总体评估:

这是一个学习性小组模式,尽管每节活动的内容和所需达到的目的都有所不同,但是,小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服务对象获得假期“充电”的机会,激发服务对象对书法的兴趣,引导服务对象认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整个小组活动是环环相扣的,循序渐进的,社会工作者努力让大家在轻松友好的氛围里学习书法,让大家勇于挑战自我,把握机遇,从而有利于新时代好少年的进一步发展。经过这六节的小组活动,我们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成,社会工作者看到了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热情,用心去学习每一堂课等,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二)综合评估:

1.目标达成情况:服务对象在小组意见反馈表里给了较高的分值,他们基本能够把字写的端端正正,并表对学习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书法有了很多认识,小组目标基本达成。

2.活动筹备:

(1)确定服务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实地访谈和各村村委推荐确定了小组的组员,邀请了六位青少年参加小组。

(2)建立关系。由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接触密切,为了对服务对象有充分的了解,社会工作者特地和六位服务对象的家长在小组活动之前沟通交流,使得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了真诚亲密的关系。

3.服务对象的成长与改变:

(1)服务对象从上课注意力不在学习上到集中精神听书法老师讲课,非常渴望获得新的知识。

(2)服务对象从一开始对中国书法有一点了解到对中国书法充满兴趣,并且认识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想继续学习中国书法。

六、专业反思:

从扩宽乡村青少年兴趣角度的问题继续思考切合乡村青少年的活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团队。青少年群体具有好动、好奇心强、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的特点,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每一节活动的注意事项和突发情况都要提前做好“B计划”。小组氛围的好坏能够影响小组的开展,带领服务对象营造轻松的小组状态很重要。每场活动结束之后,社会工作者都需要及时总结复盘,吸收可取之处,分析不足原因,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经验,以便更好的服务服务对象。


发文单位 : 济南泉芯养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