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二胎家庭亲子关系调解个案服务案例
案例名称:“家有二宝”二胎家庭亲子关系调解个案服务案例
站点名称:文昌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案例简要描述:服务对象在妹妹出生后,产生情绪心理落差,无法得到纾解,从而情绪低下,不愿与父母交流。有时甚至因为“突然的失爱”感觉导致一些行为表现古怪,有时会躲避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有时还会变得烦躁不安,在社交及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相关障碍,有一定的小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社工运用同理心、鼓励、支持、自我披露等专业技巧,引导服务对象重建自我认知,改善其家庭沟通模式,促使其转变。
文昌街道社工站:孟庆娟、李兴悦、孟雪芳
“家有二宝”二胎家庭亲子关系调解个案服务案例
一、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情况
服务对象轩轩(化名,以下均采用化名),男,8岁,二胎家庭大宝,身体健康无疾病,在文昌街道辖区内某小学就读,家庭关系和谐,其父亲工作养家,日常由母亲照顾服务对象及二宝生活。2023年自二宝出生后,服务对象心理方面出现落差,父母要把部分的爱与关注给到妹妹,从而轩轩感受到自己受到冷落和忽视。此外,在日常校园活动中,偶尔会与其他同学的打闹或遭受欺凌,在人际交往、朋辈网络搭建方面存在些许问题。
二、预估分析
(一)问题呈现
服务对象在妹妹出生后,产生情绪心理落差,无法得到纾解,从而情绪低下,不愿与父母交流。有时甚至因为“突然的失爱”感觉导致一些行为表现古怪,有时会躲避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有时还会变得烦躁不安,有一定的小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
(二)问题分析
因为从独生子女到二孩的转化中,在社交及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相关障碍,在与妹妹争宠中形成一定的病态社交心理,同时周围的环境对服务对象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父母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对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刺激,少了过程性关注,多了标语式说教,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崩溃,变成家长口中的“无语和不听话”。
1.个人方面
服务对象轩轩自从妹妹出生后,家长注意力和关注点更多是在妹妹身上。在前期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服务对象在一下方面存在问题:
(1)独立性下降:不愿独立完成作业或其他能做的事情,能动性较差,需要家长陪伴共同完成。
(2)自我价值感降低、自我意识倒退:经常自我否定自己,同时认为父母更爱妹妹,经常询问父母是不是不爱我。用哭闹来发泄情绪,心理安全感缺失,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
(3)在人际交往及朋辈群体支持网络建设方面,由于心理落差原因,进而影响孩子一定的心理障碍和社交缺乏,不主动与别人接触,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与父母沟通也不及时。
2.家庭方面
2023年自二宝出生后,服务对象心理方面出现落差,父母要把部分的爱与关注给到妹妹,从而轩轩感受到自己受到冷落和忽视。父母忽视了对大孩与二孩之间的交流互动管理,经常性说教型教育,过于强调自己的话语权,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家庭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社会层面
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社会背景下,服务对象宏观系统缺乏二胎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帮助二胎家庭成员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变化。
(三)需求分析
1.心理辅导需求
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家庭中新生命的到来并不是来“争夺”独属于自己的爱意,分割了父母之爱,帮助服务对象做好情绪自我调试及纾解工作,缓解其暴躁易怒、嫉妒敏感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2.提高自我认同感及效能感需求
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性鼓励服务对象,培养服务对象的能动性、自我效能感及认同感,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
3.家庭亲职关系辅导需求
改善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为服务对象创造积极向上、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细化家庭监护职责,帮助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家庭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儿童全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1.理性情绪治疗法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都受到自身信念的影响,服务对象的一些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社工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树立理性信念,正视情绪问题,纾解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
2.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问题的诱因不仅是个人,更是与整个家庭有关,与家庭系统有关。家庭互动情况,家庭沟通交往方式,家庭环境氛围等都是影响家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工作者还要介入服务对象家庭关系,着重帮助服务对象家庭认识到现有不良的家庭沟通方式,提升服务对象的自尊感,帮助服务对象理性客观的对待二胎,认同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走出因二胎产生的心理困境。
同时,改变家庭沟通模式,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冥想”和“家庭重建”的技巧,帮助家庭成员改变消极的沟通模式,使家庭成员能够将良好的沟通方式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服务对象情绪得到较好的控制,身心更加健康。
(二)服务目标
1.目的
提高服务对象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及时纾解不良情绪;改变家庭互动模式,提高家庭沟通能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2.具体目标
(1)改善家庭沟通模式,构建和谐亲密的家庭氛围;
(2)服务对象能够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3)改变亲子互动模式,改善亲子关,系重建新的家庭规则。
(三)服务策略
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收集服务对象相关资料,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理论指导,对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工作,进行专业介入。将服务对象问题放入到家庭环境中,注重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相结合,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个案实务介入工作。
第一,提升案主自尊感。第二,改变家庭沟通模式。第三,重建家庭新规则。在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心理困境的同时,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预防家庭危机的再次发生。
工作进度:
本次个案预计开展4次活动,针对目标开展对应的家庭教育指导、亲子活动、朋辈群体小组等相关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改善服务对象家庭沟通模式,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感。
四、实施过程
(一)个案初期阶段
目标:建立彼此接纳、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轩轩目前存在的心理困境,确定服务目标,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
主要内容:社工首先通过微信与服务对象母亲了解服务对象大致情况,在线下周六课堂课下时间转换身份,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接纳、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站在服务对象轩轩角度,运用平等、尊重、关怀、同理心等专业技巧与其沟通,真正做到接纳,了解其目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协助服务对象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状态,共同制定服务计划。
由于服务对象轩轩之前经常来参加周六课堂,与社工关系比较亲近,有较好的感情基础,在个案介入过程中较为配合工作,专业关系建立较为顺利,服务对象态度相对积极配合。
秉持双方协商、共同参与原则,与服务对象轩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排序,首先缓和矛盾,与父母互相理解。
(二)个案中期阶段
目标:介入服务对象家庭系统中,引导服务对象与父母建立正确的亲子互动和沟通模式。培养锻炼服务对象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正确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入户走访观察等,发现服务对象家庭系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在引导服务对象改变的同时,也帮助其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改变家庭互动模式,从而更好助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改变。在此次介入结束,服务对象及其父母都表示会积极改变沟通模式,父母要及时像其表达爱意,改变一味的说教,服务对象轩轩表示会理解父母,并担负起自己小哥哥的责任,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针对服务对象情绪管理控制问题,社工通过提供同理心、信息、举例引导等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意识到与家人沟通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周六课堂中,增添朋辈互助支持小组活动,培养正确认识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轩轩也表示很多时候也知道自己这样表达不好,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社工的引导与同理心分析,轩轩逐渐回忆起家庭的温馨时刻,与妈妈一起照顾小妹妹,逗妹妹玩耍等,同时通过分享和引导分析的方式,让其认识到与家人及其他同学相处交流的技巧。
(三)个案后期阶段
目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帮助服务对象家庭重建沟通模式,处理离别情绪并结案。
主要内容:通过邀请专家分析二胎家庭家庭成员互动及沟通模式,让服务对象父母自己意识到,在教育子女方面方式方法的局限性,并在今后学习建立正确的亲子沟通模式,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服务对象达到从外驱到内驱自我管理的转变。本次个案服务目标全部达成,顺利结案,服务周期为2023年3月18日至5月19日,共计开展个案服务4次。
由于服务对象母亲是主动咨询社工,所以服务对象的父母在个案介入期间,非常配合社工的工作,对个案的进展和成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五、案例评估
以目标及需求为导向,针对个案中服务对象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效果评估是针对服务介入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服务对象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程度,以及实现服务目标的程度等。
过程评估是针对服务介入的具体过程进行的评估,包括服务运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在本次个案中,社工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在个案介入前期、中期、末期分别了解服务对象的状况及其改变,并记录其变化。同时在评估过程中,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让服务对象看得到自身的改变,不仅能更准确地反映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通过参与评估,服务对象也能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向,本身就构成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初期评估
由于服务对象轩轩之前经常来参加周六课堂,与社工关系比较亲近,有较好的感情基础,在个案介入过程中较为配合工作,专业关系建立较为顺利,服务对象态度相对积极配合。
(二)过程评估
通过多次的心理倾诉环节,轩轩逐渐开始主动向社工倾述,适当地向社工表述内心想法。社工利用鼓励等方式,提高轩轩的自信心,培养其正确认知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
在引导服务对象改变的同时,也帮助其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改变家庭互动模式,从而更好助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改变。服务对象及其父母都表示会积极改变沟通模式,父母要及时像其表达爱意,改变一味的说教,服务对象轩轩表示会理解父母,并担负起自己小哥哥的责任,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
(三)结案评估
本次个案服务目标全部达成,顺利结案,服务周期为2023年3月18日至5月19日,共计开展个案服务4次。结案并不是意味服务的彻底结束,在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结案后,可在后续服务对象参与社工站其他活动时,主动问询当前心理状态,定期跟进了解服务对象近况,观察是否出现倒退行为。
六、专业反思
(一)服务策略
此次个案社会工作服务聚焦二胎家庭大孩不良情绪问题,针对服务对象具体需求,从个人及其家庭环境着手,改变家庭沟通模式,改善亲子关系,改变服务对象现状。
1.由于服务对象年龄特性,在服务过程中,社工要耐心倾听,适当引导,帮助服务对象澄清自身问题,积极做出改变,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社工要善于发现服务对象优势,以优势视角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促进服务对象成长。
3.针对二胎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将个人问题放入到原生家庭中,注重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相结合,实现多方同成长。
(二)服务伦理
社会工作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开展个案服务时,要运用“人在情境中”理论,将其放入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介入干预。同时社工要坚持平等的服务关系,引导服务对象接纳社工介入问题,并继续沟通正式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