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她——“邻里手工坊”低龄老年人手工小组案例总结

发布者: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1597                   发布时间: 2024-02-19

一、服务背景

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隶属于槐荫老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6000人左右,老年人口占比约占辖区总人口20%。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以下简称:社工站)自2023年8月份入驻公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后发现,该社区由于活动场地受限,文娱自组织活跃度低,没有系统化、组织化的面向老年人的小组活动。通过分析社工站回收的40份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辖区低龄老年人对建立社区互助交流平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意愿占比较高,且部分低龄老年人对手工小组兴趣较高,为此五里沟街道社工站组织开展“邻里手工坊”低龄老年人手工小组,旨在以手工小组为切入点,为辖区老年人搭建一个集社交、学习、志愿服务与一体的平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二、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采用访谈法向公祥街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社区老年人文娱队伍活跃度情况,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两种形式了解社区低龄老年人服务需求。社会工作者综合调研结果发现各方存在以下需求:

一是社工站需要加深与居民之间的联系。社工站自2023年7月中旬由原址搬迁至公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尽管社工站通过开展“增能共治,和谐邻里”楼长增能小组以及一系列社区活动建立了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但相较之前落地社区群众基础仍很薄弱,开展低龄老年人手工小组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居民与社工站之间的关系。

二是低龄老年人有组建兴趣小组来丰富其业余生活的需求。社工站回收调查问卷中58.82%老年人认为需要参加社会活动(文体娱乐、各类兴趣小组、社区公益活动等),社区低龄老年人有的刚退休还未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有的平时在家只负责接送孙辈上下学,其余空闲时间没有精神文化活动安排。

三是低龄老年人社交的需求。低龄老年人除了与家人、邻里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需要跟社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区内的人际交往可以使老人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减轻老年人无力感,获得同辈支持,丰富晚年生活。

四是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通过社工站过去半年在公祥街开展活动时的观察发现,本社区相较于其他社区老年人活跃度较低,根据社工站回收调查问卷显示,74.51%低龄老年人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低龄老年人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缺乏参与平台,需要搭建低龄老年人的交流平台,逐步引导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老年人带来精神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

以手工小组为切入点,为辖区低龄老年人搭建一个集社交、学习、志愿服务与一体的平台,满足低龄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二)分目标

1.通过6次小组活动使组员学会钩织帽子、手腕包、围巾,制作扭扭棒花束,剪纸,拓印手工技艺;

2.促进低龄老年人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支持网络;

3.小组活动产生不少于20件手工作品赠与辖区不少于10户困境家庭;

4.转化社区志愿者不少于5名。

(三)理论依据

1.凯文的活动理论

凯文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主张老年人应该通过新的参与、新的角色来改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中断所引发的情绪低落,在新的社会参与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低龄老年人有的是刚退休还未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有的平时在家只负责接送孙辈上下学平时很少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参加“邻里手工坊”手工小组,搭建一个社交、学习、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充实低龄老人的退休和闲暇生活,满足其心理和社会需求。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这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把关注点都放到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更要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能,提高其公众参与能力,将其纳入到社区建设的环节中来。依据此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时,要善于挖掘小组成员的优势,将小组中的部分成员发展成为社区志愿者。

(四)小组性质:学习型小组

(五)服务对象:公祥街社区8名低龄老年人

(六)服务时间: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1月30日,每周一次

(七)服务地点: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公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八)具体活动内容

单元 (节)次

单元(节)名称

单元(节)目标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配置

资源

1

 

 

 

你好,老街坊

1. 建立小组,社工与小组成员互相认识,成员之间建立初步关系;

2. 明确小组性质和小组目标;

3. 营造活跃、轻松小组氛围,初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 学习短针的钩织方法,钩织手腕包。

1.签到;

2.社工自我介绍,通过击鼓传花游戏组员之间进行自我介绍;

3.社工介绍小组成立的目的和活动内容;

4.制定小组契约;

5.社工介绍钩织短针的钩织方法,结合视频教学组员一起学习钩织手腕包;

6.组员展示自己的手腕包作品并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社工总结,告知下次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收集组员意见反馈。

12月26日

上午

9:00-11:30

签到表、毛线、钩针、游戏玩偶

2

 

 

一针一线,钩织温暖

1.促进组员进一步熟悉,通过编织帽子增进组员共学交流;

2.增加小组信任感;

3.学习中长针的钩织手法钩织帽子;

4.培养组员志愿服务意识;5.将钩织完成的帽子赠送给辖区困境群体。

1. 签到;

2. 回顾上节活动内容,了解本节活动内容;

3. 社工介绍中长针的钩织方法,结合教学视频组员学习帽子的织法;

4. 社工协助组员钩织帽子;

5. 组员进行成品展示并合影留念;

6. 活动结束,社工总结本节小组活动内容,告知下次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1月2日上午

9:00-11:30

签到表、毛线、钩针

3

 

 

旧衣还能这样改!

1.通过旧物再利用制作手工坐垫,提升组员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2.进一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凝聚力。

 

1. 签到;

2. 回顾上节活动内容并介绍本节活动内容;

3. 社工通过亲自示范,演示如何利用旧衣编织坐垫,组员动手制作;

4. 组员进行成品展示并合影留念;

5. 活动结束,社工告知下节活动内容。

1月8日上午

9:00-11:30

签到表、旧衣、剪刀、针线

4

 

好柿枝头挂,柿柿皆如意

1.学会制作扭扭棒柿柿如意花束;

2.搭建社区学习交流平台;

 

1.签到;

2.回顾上节活动内容并介绍本节活动内容;

3.社工演示如何利用扭扭制作棒“柿柿如意”花束;

4.组员按照制作过程和方法制作“柿柿如意”花束;

5.组员展示成品并合影留念;

6.活动结束,社工告知下节活动内容。

1月16日上午

9:00-11:30

签到表、扭扭棒、胶枪、花艺胶带

5

 

龙腾盛世,纸上生花

1.感受非遗剪纸文化,体验剪纸乐趣;

2.挖掘社区骨干和志愿者;

 

1. 签到;

2. 回顾上节活动内容并介绍本节活动内容;

3. 志愿者李老师讲解剪纸技法,带领组员剪纸;

4. 社工协助组员将剪纸作品装裱到挂历上;

组员展示成品并合影留念;

5. 活动结束,社工告知下节活动内容,预告下节活动将是最后一节。

1月23日上午

9:00-11:30

签到表、红纸、剪刀、空白挂历、白胶、刷子、调色盘。

6

 

拓福迎新,共话未来

1. 回顾“邻里手工坊”活动内容并进行总结;

2. 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3. 转化5名志愿者;

4. 小组组员体验福字拓印;

5. 鼓励组员以“手工+志愿”的形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1. 签到

2. 社工带领组员回顾过往5期活动内容并总结活动产出;

3. 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4. 社工示范福字的拓印方法和注意事项,带领组员一起拓印福字;

5. 鼓励组员今后参加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6. 组员进行福字作品展示并合影留念。

1月30日上午

9:00-11:00

签到表、满意度调查问卷、红色斗方、拓印模板、金色丙烯颜料、黑色丙烯颜料、海绵刷、一次性手套、围裙、麻绳、长尾夹。

四、小组服务过程

(一)小组准备阶段

社工站根据需求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综合考虑场地、志愿者和时间因素,制定出既受老年人欢迎同时贴合春节氛围的活动方案。方案拟定后,社工站与公祥街社区社工室负责人商定活动分工,由社工室在社区居民群发布活动招募通知,参加活动的居民报名成功后加入小组群,由社工站介绍小组成立目的、小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进行小组预热。

(二)小组前期

在小组活动初期,社会工作者承担引导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介绍了社工站的服务内容和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同时做了自我介绍。向组员介绍“邻里手工坊”成立的缘由、目标、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随后,社会工作者带领小组成员做“击鼓传花”等破冰游戏,使小组成员之间对彼此的年龄、兴趣爱好有了初步了解,打破了组员之间的陌生感。最后,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共同商定制定小组契约,约束组员行为,提高小组成效。

(二)小组中期

经过三次小组活动后,组员之间能自觉遵守小组契约。在活动过程中,组员之间互动交流逐渐增多,并且在交流中挖掘出了每个组员的特长和兴趣。在手腕包钩织和帽子钩织过程中,组员们能互相分享自己的操作小技巧,掌握较熟练的组员通过亲自演示操作帮助学习较慢的组员。组员们在小组微信群内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组员在社会工作者的带动下逐步主动夸赞鼓励彼此。社会工作者及时向组员分享活动中产出的帽子、围巾去向,这一举动给了组员们极大的鼓舞,使得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步提升,此时,社会工作者承担协调者、观察者的角色。

(三)小组后期

在小组后期,组员们凝聚力、归属感大大增强,并且组员开始自主进行活动方案策划。在前期小组活动中挖掘出的一名剪纸达人,经过小组成员的一致同意,该名组员承担起剪纸活动方案策划和教学。组员们也共同商定将原定写春联的计划改成福字拓印。社工配合组员完成活动物料准备,由组员选择剪纸图样和装裱方式,拓印工具,并将完成作品送给辖区高龄独居老人。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扮演支持者角色,协助组员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策划的转变。

(四)结束阶段

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和组员们一起总结回顾了前几节的小组活动,组员们都表示在小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很多手工技能,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还能利用自己的手工作品为辖区困境群体送去一份温暖,希望小组活动能继续开展下去。社会工作者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也号召有意向为社区志愿服务做出贡献的组员加入社工站“五色绳”志愿服务队,可以继续通过“手工+志愿”的形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向组员们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组员的服务评价。

五、小组评估

社工站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及目标完成情况来评估该小组的情况。

(一)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社工发放6份调查问卷,小组成员对整个小组活动的总体评价是非常满意的。对于社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非常满意,认为社会工作者专业、热心;认为自己学习到了很多手工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自己的志愿服务意识并表示今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区做出一份贡献;增进了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以上满意度都达到了100%。

(二)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通过6次小组活动,小组成员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自主策划活动,社会工作者逐步引导组员们自主策划活动,每一次将手工作品送给辖区困境群体和空巢老人后,社会工作者都会在小组群内分享给组员,这也进一步满足了组员们的自我成就感,激发了组员们的志愿服务热情,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三)目标完成情况评估

“邻里手工坊”长者手工小组活动,产出帽子、围巾、手腕包、柿柿如意花束、剪纸和福字对联等各类手工作品累计67件,社工站将其送给辖区困境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共惠及22人,同时借助“幸福邻里”公益市集进行爱心义卖筹集社区基金85元,挖掘出2名社区骨干,转化5名志愿者;“邻里手工坊”长者手工小组,以手工为切入点,为辖区低龄老年人搭建了一个集社交、学习、志愿服务与一体的平台,向老年人传递积极老龄观的同时促进了低龄老年人的社区参与。

六、专业反思

“邻里手工坊”低龄老年人手工小组共8名小组成员开展6次小组活动,服务46人次,社工通过自我回顾的形式,形成以下小组反思:

1.学会肯定和鼓励,激发参与热情。参加本次“邻里手工坊”的小组成员中,动手能力水平不一,例如在学习短针钩织方法时,有的组员动手能力强能很快能上手,有的组员需要反复练习,这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有耐心,并且在组员取得小小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另外,手工小组的组员们喜欢在小组微信群内分享自己的成品,一开始,社会工作者带头给予细节性表扬鼓励,后来,组员们之间互相鼓励点赞,微信群已经变成了夸夸群,组员通过正向反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

2.公开小组相关动态,增强小组凝聚力。社工站通过三种方式及时向组员分享小组相关动态,第一是在作品送出后在微信群内交待作品去向,送给了哪些人,送出的具体数量;第二是分享社工站省级、市级、区级和站点公众号活动稿件到手工小组微信群内,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三是在小组活动的最后一节,通过回顾总结的形式,向组员汇报小组取得成效,增强组员认同感的同时,引导组员今后以“手工+志愿”的形式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推动低龄老年人从服务接受者到服务提供者的转变。

3.转化组员成为志愿者,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小组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结束,社会工作者将在活动中挖掘出的能人达人转化为志愿者,在今后的社区志愿服务中,通过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拓宽志愿服务场域,使低龄老年志愿者在活动中能够发挥专长,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同时覆盖更多群体参与,挖掘社区内生动力。

 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社工站 王文娟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天桥区天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